今日要闻!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门源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见闻
原标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门源县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见闻
(资料图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17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牙合村,62岁的陈永寿驾驶着旋耕机开展工作。机械驶过的农田,原本紧实的土壤变得蓬松,还泛着潮气。2022年,陈永寿联合青海东筱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农机具机手开始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态势良好。2021年,门源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两年来,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据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站长李学文介绍,全县目前共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85家,其中专业合作社47家,家庭农牧场32家,农机服务公司2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4家。共拥有大型农机设备230余台(套),中小型农机设备400余台(套),喷药无人机10架。开展半托管、全托管等多样化服务,2022年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5.4万亩(1亩≈0.067公顷),服务小农户1.14万户,服务营业收入达1328万余元。
社会化服务收割环节。李学文/摄
以大带小 以强带弱
陈永寿“养着”两台拖拉机、一台收割机,以前在村里自己种地,加上托管别的农户,一年下来,服务的亩数十分有限。自从2022年2月跟青海东筱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后,他增加了200亩的服务面积,已逐步拓展到别的村开展服务。
“以前单干时,能力有限,没办法干全程,只能进行单环节托管服务,现在和‘东筱’联合后,能做全程托管了。不说别的环节,光翻地挣得就翻了一倍,从8000元增加到了16000元。而且现在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天数减少,成本也降低了。”陈永寿告诉记者。
陈永寿提到的青海东筱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门源县首家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公司,公司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及农机服务大户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逐步形成了“农资+科技+农机+服务”的土地托管模式。
“我们年均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在8000亩左右。有些农户虽然自己购置了农业机械,但因耕地面积较小,造成耕作粗放、农机和劳动力闲置浪费。于是,我们就将泉口镇、西滩乡6个村里分散在小农户手中的41台农机具和 18 名农机手集中起来,经过专业培训后,组建农机服务队和植保服务队等专项服务团队,按照服务面积予以提成分红,并以低于市场价39元/亩至69元/亩的价格为农户提供托管服务,实现了利益共享。”公司负责人张国胜说。
充分发挥功能齐全、服务面积广的特点,青海东筱公司采取品种、肥料、耕种、田间管理、收获“五统一”方式,通过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建立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农业产业经营组织联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密切合作,完善产量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优良种子+高效农药”“肥料+耕+种+防+收+销售”全程服务,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现代化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一般是做全程托管服务,但也会根据农户的实际需求采取‘点餐式’托管服务,根据农户所选项目定时上门服务,最后由农户验收合格后支付服务费用,生产的粮食也由农户自主分配,充分保障了他们的自主选择权。”张国胜表示。
“不管是全程托管,还是某个环节托管,都实现了省时省力,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让农户实现了外出务工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同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带动了农户增收。”李学文说,“我们按照每亩补贴90元、每个服务主体补助20%面积的方式,推动他们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从粗放种植到精细化种植,还能通过深翻等技术改良土壤。”
陈永寿驾驶农机耕作。潘玲/摄
智能化推动规模化
“你们看我的手机,我不用去现场,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我的机手在哪里耕作,一天完成了多少面积,清楚得很呢!”在东川镇尕牧龙下村,万家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万成宝向记者展示一款可以智能化监管的手机应用程序。据他介绍,随着托管面积越来越大,为解决人力有限的问题,就用上了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给14台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方便监管和统计。
李学文表示,给一台农机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要3000元左右,要是种植规模小的话,既没有必要装,装了也不划算。针对门源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的实际,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站采取自愿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主体自行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方式,对实施主体进行全程监控。2022年,51家服务主体共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288台套,涉及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
“这个系统除了能够统计地点和面积,还能监测到耕作土层的深度等达不达标,再加上村级监督验收小组不定期对托管服务工作在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监督检查,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实施主体托管面积不实、几家同时服务同一块地等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托管质量。”李学文说,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生产托管,打破了地块界限,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有利于适度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以东川镇孔家庄村为例,以前每家每户地块分散,我们是跑完东家跑西家,小块地里大型机械都转不过来。现在把地块界限打破后,大型机械能用上了,省时省力还省油。”万成宝表示。
同样,在西滩乡东山村,通过试点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托管项目,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了以青稞、油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种植业得到长足发展,村民对土地托管的要求日渐强烈,托管土地数量也日益增多。
2022年,东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带来的农机收益达到18.6万元,该笔收入不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部分资金还用于缴纳村民水费,为村民减少了开支。2023年,他们在托管本村土地之余,还拓展到了西滩乡的东马场村和纳隆村。
此外,位于门源县北山乡北山根村的门源县北山兴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北山乡和西滩乡10个村开展托管作业服务面积达到了2.08万亩,其服务区域甚至拓展到了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高台县。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积极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以此推动规模化发展。比如,引进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开展精准播种和中耕除草作业。”北山兴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世荣告诉记者。
“我们都知道,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通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转变,可以决定大面积种植什么作物,对产业提升有好处,我们在产业发展规划上也可以更科学更系统。”李学文说。
节本增效成效显
高原上的春天来得比较晚,谷雨时节,春播正酣。
经过连续多日的奋战,虽然门源县春油菜种植已接近尾声,但北山兴源农工贸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吴世荣却一刻不敢放松。一会儿调配机手,一会儿对接合作社……每天他都忙得不可开交。
吴世荣告诉记者,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北山乡农机管理服务站,2008年,在县供销社的指导下,公司组建成立“门源县北山兴源土地联营专业合作社”和“门源县北山兴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作为较早开展托管的合作社,北山兴源已成为全县连片化、规模化开展土地托管的合作社典范。
通过多年探索,北山兴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格局,在促进农业机械化、确保农业增产增收、解放劳动力、带动劳务输出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化服务效果。参与带动的农户由2009年的77户360人发展到2022年的3465户12368人,作业面积也从5700亩增加到2万多亩。
吴世荣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种到收,需要经过搂草、深翻、喷药、耙地、播种、收割等八道工序,社会化服务的收费标准为114元,市场机械作业费为153元,这样算来,每亩可降低成本39元;油菜、青稞两大品种种植规模化经营后的产品数量大、品质好,可批量竞价出售,按照去年油菜亩产90公斤算,农户零星出售每公斤5.2元,合作社批量销售价位在每公斤5.6元,每亩增加收入约36元。
这一“降”一“增”间,农户节省了成本,合作社提高了效益,实现“共赢”。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解放了剩余劳动力。那么,“闲下来”的农民该何去何从?
为此,北山兴源探索成立了劳务派遣部,委托经济人派遣本乡农民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实施黑土滩治理种草工程,派遣合作社驾驶员前往甘肃省张掖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等地收割玉米,这些人月均工资达4000元左右。
在泉口镇牙合村,党支部书记王玉珍向记者介绍,全村5000亩土地托管了4000多亩,主要种植青稞和油菜,“托管好啊!我家24亩地全托管了,家里人腾出手来外出务工增收,两头都不耽误。”
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开展,使更多的农民从种地中解放出来,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不仅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也遏制了土地撂荒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潘玲)
关键词:
2023-05-11 08:20:38
2023-05-11 06:15:09
2023-05-11 02:29:07
2023-05-11 00:01:22
2023-05-10 22:28:47
2023-05-10 21:42:50
2023-05-10 20:58:23
2023-05-10 20:15:14
2023-05-10 19:12:40
2023-05-10 17:44:10
2023-05-10 17:27:34
2023-05-10 16:58:55
2023-05-10 16:08:15
2023-05-10 15:18:20
资讯
品牌
24小时热点